网站描述:
嵊州是绍兴市所辖县级市,总面积1789平方公里,户籍人口70.37万,下辖15个乡镇(街道),地貌呈“七山一水二分田”特点。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750.36亿元,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.81亿元,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5.98亿元,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76954元和43408元,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突破2800亿元。2023年GDP增长7.6%,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.0%,连续20个月领跑绍兴;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和限上批发、零售分别增长21.6%、33.5%、24.4%,均居绍兴第二;完成财政总收入77.9亿元,增长12.3%,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.81亿元,增长7.5%。
嵊州是全国文明城市、国家卫生城市、国家园林城市,是中国越剧之乡、中国领带之乡、中国厨具之都、世界著名茶乡、中国花木之乡、中国香榧之乡、中国小吃文化名城,位列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县第66位,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第89位。
嵊州历史悠久、人文荟萃。秦汉时期就已建县称“剡”,唐初曾设嵊州,北宋始名嵊县,1995年撤县设市,有“百年越剧诞生地、千年剡溪唐诗路、万年文化小黄山”之称,是“古代三圣”(书圣王羲之、雕圣戴逵、山水诗圣谢灵运)归隐地、“当代三马”(马寅初、马晓春、马云)的故乡,包括中科院院士、民盟中央主席、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丁仲礼在内,已有11位嵊州人当选“两院”院士,独特的历史底蕴和人文标识,形成了“崇文坚毅、开放奋进”的新时代嵊州精神。
嵊州交通便捷、区位优越。位于杭、甬、温、金义四大都市圈十字中心节点,杭台高铁直达国内各大城市,金甬铁路全线开通运营进入倒计时,萧山国际机场嵊州航站楼建成投用,绍兴港嵊州港区中心作业区码头(三界码头)正式建成,嵊新临港经济区列入省首批义甬舟开放大通道战略平台,是全省首批“四港”联动交通强国试点县(市)。到“十四五”末,嵊州将形成以“两铁三城际四高速两国道三省道”的“七纵七横”交通主干网,基本建成对外“306090”(30分钟抵达全省四大都市圈,60分钟抵达上海,90分钟抵达南京、合肥等长三角主要城市)和对内“152030”(乡镇15分钟上高速或普通国省干线公路,主城区20分钟进入高铁站,乡镇30分钟进城区)双交通圈。
嵊州产业集聚、创新赋能。全市共有规上工业企业729家,A股上市企业7家,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7家,科技型中小企业1186家。块状经济繁荣,集成灶销量占全国65%以上,形成了“集成灶、嵊州造”的品牌优势;领带产量占全国90%、世界70%,领带产业集群被列入省产业集群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试点,链轮、皮带轮产量占全国60%以上,是中国小功率电机生产基地、粉碎设备生产基地和全国三大链轮出口基地之一。产业层次攀升,引进比亚迪、贝达药业、晶越半导体等一批重量级项目,新能源、新材料、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不断壮大,创成新能源装备“万亩千亿”新产业平台。现代农业发达,发布了“嵊情家味”区域公用品牌,是首批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县,主产水稻、茶叶、花木、果蔬、畜禽、香榧、竹笋等,古香榧群落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“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”,是首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。
嵊州风光秀美、环境宜居。四面环山、五江汇聚,中为盆地,素有“东南山水越为最、越地风光剡领先”的美誉,AQI优良率达96.2%,PM2.5年均值25微克/立方米,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(市),获评“浙江省清新空气示范区”,两次夺得浙江省“五水共治”工作“大禹鼎”。作为浙东唐诗之路核心区,母亲河剡溪成为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等文人墨客寻幽访古、山水朝圣之地,留下1500多首脍炙人口的唐诗名篇。全市共有品质优良、潜力深厚的旅游资源单体324个,其中国家标准优良级84个,如越剧小镇、温泉湖、王羲之故里、百丈飞瀑、南山湖、崇仁古镇等,获评中国文旅融合创新典范城市,位列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第51位。
嵊州社会文明、人民幸福。所有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50万元,其中1/4达100万元以上,入选省首批百万家庭奔富行动示范县。公共服务水平较高,“县管校聘”教师人事改革成为全国示范,“校食安”经验获国务院办公厅肯定并全国推广,基层医疗机构财政补偿机制改革全省推广,是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(市)、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市、中国医疗服务百佳县。社会和谐稳定,作为“民情日记”发源地,“嵊州村嫂”“红立方”“融调解”等基层首创治理蔚然成风,平安创建实现“十四连冠”,文明实践中心被列为国家级试点,获评全国创新社会治理优秀城市。
sthjj.beijing.gov.cn
wjw.chengde.gov.cn
jgsw.tj.gov.cn
lyj.qhd.gov.cn
tyj.sh.gov.cn
fgw.xingtai.gov.cn
dantu.gov.cn
chinaqinglong.gov.cn